close

這一系列莫子老師有關金錢的說法非常重要,相信也一定可以幫到您

 

94:【越花錢越有錢-第三集】最終章!繼上集後、集結所有觀眾有關金錢的9個Q&A問答!越花越有錢還需要記帳看價錢買東西嗎?父母對存款的觀念是以備不時之需?為何貧富差距大?拜財神有用嗎?|雙生紫焰 - YouTube

 

2023-03-16_224503

 

場景換了
這是比較隨性的場面
比較隨性的拍攝
呵呵
就想說,啊
只是分享而已
不需要太嚴肅啦
就是順其自然的
就在哪裡都可以拍攝這樣子
不要在廁所就可以了
其實也可以啦
可能會有奇怪聲音
比如說,咚 !
咚! 哈哈哈!
這是你吧
或者水聲之類的
今天要聊的是
金錢第三集
我看一下這叫什麼
之前我們有拍那個
越花越有錢
第一集、第二集
那還沒看過的朋友
可以先去看上面那兩集
再來看這一集
這一集一樣都是Q&A
就是集結所有
觀眾的問題
然後莫子做回答
那我們就開始囉
第一個問題是
假設說我存錢
是為了要留給我的孩子
我的後代呢
或是存錢給父母
那不是我們家族的福氣嗎
就是我賺錢、存錢
是為了留給孩子跟家人
那是家族的福氣
其實每個人
他們有每個人的福氣
所以
如果他沒有那個福氣
你即使存錢了
然後到時後那筆錢
可能也會有其他用途
然後就不見了
也不會到他手上
如果他有那個福氣
自然就會獲得那個錢
而錢的來源也不一定
是從你的身上
所以其實這種想法
順其自然就可以
不用太計較說
要把錢一定要
全部都留給孩子啊
然後這是他的福氣呀
這樣的想法其實
就是蠻狹隘的
嗯?
狹隘?
因為每個人褔氣不同
我們要培養的是後代的
豐盛的感覺
從豐盛的感覺自然
會顯化出很多豐盛來
而不是
給他一些觀念
或者給他一些東西
那些東西反而
不見得是比他
你從
給他豐盛的觀念來的更好
你給他豐盛的觀念
他自然會一直顯化出
更豐盛
更多金錢的回報
然後他就會更富裕
這樣子反而更有效啊
你是說給人魚吃
不如教人釣魚嗎
是這個觀點沒錯
哦,這樣啊
但是
給人魚吃不如教他釣魚
一般人想說釣魚就是
怎麼去存錢
怎麼去賺錢
那我們談的是
如何去顯化金錢就是這樣
就是
運作在信念意識層面的啦
沒錯
那第二個題目是
每個人的福氣
是不是都不一樣
一個人沒有福報該怎麼辦
也能顯化出金錢
或是享福嗎
首先
我們要從
褔報是什麼
來理解這件事情
就是褔報它其實是
一個證明
跟宇宙證明我有的一個過程
也就是
比如說我給予
我們之前有談到說
給予
就是跟宇宙證明說我有
所以我能給予
所以當你在給予的時候
你就產生褔報
其實那個褔報的意思就是
你顯化出
你給予的能量的回饋
你給出能量
那回饋的能量給自己
那個回饋的力量叫做褔報
那所以
很簡單就是
當你持續的跟宇宙證明說
我有
所以我能給予
那你不斷給予出去
那你就有回饋的能量
那個回饋能量是
你自己顯化出來的
所以真正的福報是
自己顯化出來
而不是靠做了什麼善事
做了什麼事情
然後去回饋
因為你什麼信念
會得到什麼回饋
如果你做善事的時候想的是
我可以得到很多名聲
我就會出名
然後我就會成為大善人
大家都會看我很棒
很好
如果這種想法的話
你得到的不會是那個回饋
不會是那個豐盛
因為你不是給予
而是索取
這個要分的很清楚
你正在索取名聲
那不是給出
那宇宙就會證明你沒有名聲
因為你要索取
所以你越做這些事情
你會發現,欸 !
奇怪越多
奇奇怪怪的
讓你自己名聲反而不好啊...等等
覺得很奇怪
我明明做那麼多善事
不是應該有很多褔報嗎
因為你的信念是索取
那所以這裡要分的很清楚
自己要很瞭解
所以褔報怎麼來的
就是因為我們跟宇宙
證明說我有
我有自然就會
得到那個回饋這樣
那如果是真的
是在做善事的好人呢
有一種說法是
好心沒好報
那這又是怎麼回事
我真的是
發自內心的在給予啊
我也沒有想要索取什麼
但是為什麼可能會
遭遇不好的事情啊之類的
所有的事情顯化
不是在同一個層面
同一個事情上
所以今天我發出了一個信念
然後改天會
回饋同樣的回報回來
但是不會在
不一定是在同一件事情上
比如說我幫助了這個人
然後
我就投射出了
一個給予的信念
但是因為我之前
有另外一件事情
是匱乏的
或者
其中有一些其他的
不好的信念存在
導致這個人
然後他
做出了一些不好事情
不還我錢
或者怎麼樣
那我會覺得說
我明明是做好事
結果卻得到不好的回報
其實這根本就是兩件事
就是我們投出去的信念
不是在當下那件事情回來
而是
可能是在別的事情
或者別的人...等等
人事物都有可能在
別的事情上發生回饋
而不是在同一件事
我們永遠不知道宇宙
它是會怎麼運作這些事情
所以我們投出一個信念
改天就會有一個好的回饋回來
就是這樣
但是不一定是同一件事
所以我們看到的
同一件事為什麼沒有得到回饋啊
那其實是我們想太多
因為
運作上不會在
不一定是在同一件事上發生
就是這樣
只要我們投出去的信念
是什麼
那個能量是什麼
改天就會有一個相對
相應的能量回饋給自己
就是這樣
那第三個問題
如果有錢人不喜歡花錢
他只喜歡賺錢
那他也沒有說
很喜歡享受
但是他喜歡節儉
他喜歡存錢
他從賺錢中獲得
快樂跟成就感
也是
越來越有錢
所以是不是
不一定要用花錢的方式
去顯化讓自己有錢
我們今天談的是豐盛的感覺
就是
得到的感覺
就是你去花錢
為什麼要花錢
花錢是因為
你買了一個東西
所以你得到一個東西
或者你吃了一餐
美味的大餐
所以你得到了美味的補償
是那個得到的感覺
就是
得到感覺才豐盛
那當你獲了一筆錢
那如果你覺得
那個是一個得到的感覺
很豐盛
那麼你就已經得到了一個補償
那所以那個感覺會顯化
下一次的得到
就是這樣
重點是那個感受
我們投出去感受
回來也是感受
無論它是什麼
那如果有人
因為他累積財富
而有豐盛的感覺
那麼可能他就會
不斷的獲得金錢
但是這裡面會有很
細微的層次
就是
你獲得金錢是那種安心感
是來自於匱乏
還是獲得金錢的那一剎那
是豐盛的感覺
這個有很大的分別
你因為你缺乏安全感
你希望能夠有錢
希望錢能夠進來
那錢一進來的時候
你就滿足了那個安全感
我是安心的
有看到錢
但是這個信念是基於
我怕沒有錢
所以他的來源是匱乏的
所以你不容易
因為這樣而累積金錢
除非你是
很單純的
感受這個事物
每一個事物都可以
營造豐盛的感覺
美食或者
得到一個你想要的東西
那個東西當然也包括錢
如果你本身真的很喜歡
金錢這種感覺
那你得到時候是一種
豐盛的感覺
那你也常常可以
去給予錢
去讓別人感受到這種豐盛
你也證明你有
你既證明你有
那你得到的時候
你也感覺到豐盛
那這樣子會是一個正向循環
你就會一直獲得
更多的金錢
那第四個問題是
越花越有錢
那還需要記帳
跟看價錢買東西嗎
這一切也是運作在
匱乏跟豐盛的層面
你記帳的目的
是為什麼
你怕不夠
還是什麼原因
這個原因只有自己才會知道
不管你做什麼
它的原因是來自什麼
如果來自於匱乏
那你就把那個匱乏
信念消化掉
那如果是來自豐盛
就把它擴大
就這麼簡單
如果你記帳是
你每記一筆
你就說
嗯,好棒哦!
我又買了一個很棒的東西
你看,哇!
這個真的好棒
然後又記下一筆
喔喔!我又買了這個
喔 ! 好棒喔
哇! 我又擁有了這個
你這樣去記帳的時候
你是一直豐盛
但是你
唉 ! 又花了五千
又花了三萬
你這樣去記帳的時候
你就一直不斷匱乏
所以你記帳不是問題
問題是在
你做這個動作時候
是帶來豐盛呢
還是匱乏
自己要非常清楚
如果是匱乏的
那你就不要記了,真的 !
你越記你越匱乏
那如果是豐盛的
那你就不斷的去累積
沒有問題
或者
你能夠去改變自己的信念
讓自己每次記帳
都感覺到獲得的豐盛
就是這樣
好,第五個問題是
有人說
花錢為什麼會越花越少
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很單純
因為你每一次花錢的時候
你覺得你在花錢
之前我們就有談過說
每一次花錢的時候
你要覺得說
我獲得了什麼
而是獲得的那個東西
因為如果你沒有花錢去買
你並不會獲得那樣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
你就是空的
就是沒有獲得的東西
所以當你去行使這個
花錢這個動作的時候
其實不是在花錢
而是在
獲得了一個東西
所以獲得那個滿足感
和豐盛感
會顯化下一次再獲得
如果不是這樣
你是感覺
我花掉一筆錢
如果你覺得
我花掉一筆錢
那麼你是在匱乏
流失
匱乏跟流失的能量
當然顯化出匱乏跟流失的能量
所以越花越少
越花越少
所以這個自己要
做一個非常好的調整
自己要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況
來做什麼樣的調整
不然你
聽我們說
欸?
越花越有錢就拼命花
每花一次就覺得
有點心疼
我又花掉多少
重點不是又花掉多少
而是
又獲得了多少
所以
這個要分的很清楚
當你察覺自己有
這種匱乏信念的時候
你就要去調整自己
再去花
就是這樣
第六個問題
為什麼花錢感覺是罪惡
為什麼有些人
不節儉就會被譴責
不節儉就會被譴責
這個是一個
集體意識的一個狀態
就是社會已經是這樣教育了
就是亂花錢
就是一種罪惡
亂花錢就是沒有美德
存錢就是一種美德
這社會上
本來就是已經這樣教育
所以
這樣的一個集體意識
它本來就在
如果你投射出相應的信念
你就會跟那個集體意識
產生相應
那你就會得到一個
被譴責的狀態
所以
如果你很自在地
去行使這些
所有的這些譴責什麼
你聽過就好
覺察著它
不要去起反應
很快這些都會不見
但是你如果很介意這些事情
它又會變成你越抗拒
它越發生
你只要發現自己
跟這些譴責是相應的
然後聽到譴責
你是應該去一邊去花錢
但是一邊去
對這些譴責漠不關心
讓它很自然地消失
那樣子它慢慢就會不見
但是如果你很抗拒它
你越抗拒
你越投入抗拒的能量
你又會顯化下次譴責回來
它只是一個很單純
已經根深蒂固的集體意識
只是這樣
那你是不是跟它相應
就看你自己的信念
那不是有人說
修行要放下
要放下
就不需要那麼多東西
就節儉
夠用就好
放下是對東西的
認知與欲望
而不是在那個現象上面
現象如何發生
都沒有問題
感受如何進行
也都沒有問題
而是
你一定要
那個抓取
那個欲望
才是要放下的
要放下的是欲望
而不是現象的本身
就像
我吃到好吃的東西
它很單純
它就是好吃的東西
但是這個東西
因為社會賦予它價值
哇,這餐要五千塊
當我去進行的時候
如果我很單純
只是感受那個食物的味道
那其實
這個整個過程非常單純的
完全沒有欲望的存在
那其實只是
單純的感受一件事物
這樣跟罪惡完全沒有關係
但是
你因為金錢的關係
然後你又覺得
這個五千塊一餐
可以彰顯我的身份
然後又很多的思考
信念在裡面
甚至摻雜很多欲望
你沒有去吃的時候
你就覺得
不行
我一定要得到
我一定要吃到
然後你就會整天想
這些欲望的本身
才是要放下的
就是對那個東西
對那個情境的執著
要把它放下
而不是
很單純的去感受事物
就是這樣
就像
住在破爛屋跟
住在豪宅都一樣嘛
就是
有些人的生活基調
就是
住比較普通的房子
那有些人的生活基調
就是住在豪宅
但是對他們來說
都是很自然的
很正常的
就我不是因為
特別想要
好想要喔
一定要
然後就住在豪宅
或是吃到美食
那就是它的基調
對啊
這個要很清楚
修行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
以佛教的修行來說
它是要離開
離相的
那相是什麼
就是所看到的一切現象的解釋
我們解釋為好的現象
也是解釋
我們解釋為壞的環境
也是解釋
所以這些都是解釋
我們其實要離開
只是那個解釋
而不是那個現象是什麼
現象是什麼都可以啊
現象是
比如說
很美麗的洋房
那也是可以超脫這個現象
離開這個現象
對它的解釋你還是可以離開
那如果你住在茅草屋
茅草屋這個現象
這個解釋
你看到了
你還是可以離開
這個現象的解釋
還是可以跳出來
所以跟現象無關
所以
你住在豪宅可以解脫
你住在茅草屋
照樣可以解脫
跟那個一點關係都沒有
就是這麼單純
茅草屋
對呀
住茅草屋好像也不錯
也是一種味道
呵呵
現在很多人花錢
去國外度假住茅草屋的
很棒呀
對啊
第七個問題是
有一位觀眾朋友的父母
對存款的其中一個觀念是
將來父母
或是自己需要錢
看醫生的時候
要可以給他們很好的醫療
所以必須要很節儉的存錢
以備不時之需
所以
他已經準備好
不時之需
他已經有不時之需的信念
所以以後就顯化了
不時之需
所以以後這些錢
一定會用來看醫生
一定會作為這個不時之需
一切都是自己信念
所顯化出來
他已經準備好要
這麼顯化了
不是嗎
其實重點是顯化出
給予自己好的醫療
這是一種方式
另外一種方式是
顯化出
我一輩子都不會生病
然後到老
這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要去顯化出
我會生病
我只要老了就會生很多病
然後在這個病的時候
我又要顯化出要好的醫療
然後
好的醫療又要錢去支持
我要顯化出
我要存錢去支援這個
這一切道路
你自己都已經鋪好了
然後你就照著
劇本去顯化出來
我的確存了一筆錢
然後到時候
我的確生病了
我的確
還好
好家在
我存了這些錢
以備我不時之需
我要拿來醫療
然後到時候
你看吧
那一切都是你自己
顯化出了你要的劇本
你為什麼不顯化出
你會健康一輩子的劇本呢
那第幾個問題了
第八
第八個問題是
為何世界貧富差距如此之大
有錢人的秘密是什麼
窮人是缺了什麼
有錢人所沒有的嗎
每個有錢人
都是一樣的思維嗎
好像有三個問題
沒關係
這三個問題好像
都息息相關
首先我們看
這個世界的教育
這個世界的教育
就是給予
控制
匱乏
的這些訊息
為什麼我們講的
跟社會的教育是倒反的
就是因為社會的教育
給予的其實不是
豐盛的信念
而是匱乏
控制的一個訊息
基於這些訊息
從小學來
我們就覺得應該是這樣
然後
你就會落入那個匱乏的圈子
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
為什麼現在有九一理論
以前說七三
後來變八二
現在變九一
百之九十的人
還是這是某個
平行宇宙的九一
至少在我們這個
平行宇宙看起來
是有這麼一回事
那所以重點是
為什麼這樣子
因為教育形成的
那些有錢人
告訴他的後代
是會跟這一套
是完全不同的
跟我們一般接觸的教育不同
所以
只能在少部分的人
聽到那些
如何創造豐盛的訊息
所以他就
很自然而然繼承了那些錢
而且過著很豐盛的生活
知道如何去創造更多的錢
他就不斷的豐盛
他就不斷的回饋
所以這些訊息
如果
不是從小開始教育的話
我們其實是一直被
植入一些匱乏的訊息
工作是很難找的
現在在社會上
競爭很激烈
要出人頭地不容易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而且你很努力的向上爬
經過十年八年後
你一定會
有一點點的成就
這些訊息來了
接收到了
從小就覺得應該是這樣
那你過的生活也是這樣
你看到周遭的人
也是這樣
那你就不斷的在這種
循環裡面一直循環
也是這樣
啊呵哈哈
我好像有聽過一個說法是
學校的教育
大部分都是在洗腦
一般人成為有錢人的奴隸
是這樣嗎?呵呵
各位看齁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往往不是在那些
有錢人身上出現
這些往往是在
努力工作的這些
大眾上面身上所看到的
大家都很努力的在工作
只要稍微努力一點點
這個月就加薪
或者有加班費
然後就多了一點點錢
就是這樣的一個循環
普遍大眾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
但是那些有錢人
比如說老闆
他偏偏過得
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循環
所以
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運作方式
所以
我們看到有錢人過著
很舒服的生活
但是
一般的人卻過得很辛苦
需要很努力的生活
就是這樣
它差別其實就在於
你當初被植入什麼信念
就只是這樣子
所以意思是
如果要有錢的話
要自己當老闆嗎
不是
要有錢的話
要自己知道
如何顯化豐盛
而不是完全照著
教科書
學校的教育
給予我們的信念
所以這個
在這個上面
父母就顯得很重要
因為
至少在像我們這樣的一個地方
教育是一種強制的
就是你一定要念書
你不念書不行
你生出來就要唸小學啊
唸國中
那在這種情況下
所以就
你自然而然就會去
吸收那些信念
但是在吸收的同時
你回到家
父母怎麼去跟你講
這個就蠻重要的
如果父母是一個很靈性
很豐盛
很超越的人
他就必須要跟他小孩講說
這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讓他不要困在那個框框裡面
就是這樣
所以
每個有錢人的思維都一樣嗎
有錢的方式都不一樣
有的人投射出有錢
是因為他豐盛
那有的又是其他的原因
錢只是一種物質
那重點是那個豐盛的感覺
我們一直在說
我們投出豐盛的信念
回饋豐盛的感受回來
這其中就是包括金錢
是這樣子
那不是說
一定是要取那個錢
這回事
那有的人拿到錢
他是一種
有錢代表他的自尊
錢代表他的安全感
所以
每個人對錢的定義不同
所以有的人有錢
他是不斷地營造安全感
所以他一直有錢
因為錢對他來說是安全感
有的人在豐盛
那我們講的是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
什麼都需要錢
你只要去
顯化出豐盛的感覺
讓自己獲得豐盛的感覺
錢它就是會配合現實
來到你身上的一個環節
就是這樣子
那有些人說
有錢人
很多都是賺黑錢的
那為什麼
賺黑錢可以有錢
那他們不會有報應嗎
其實都很單純
他很簡單
他只是覺得他一定會有錢
他做那些事就會得到錢
所以我說
錢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
他如果做一些虧心事
他會得到錢
他並且覺得說
他一定會得到這個錢
他的確會會得到錢
但是他得到錢
隨之而來的是什麼
他可能欺負了別人
壓榨了別人
或他給予別人痛苦
這些東西改天
還是會回到他身上
所以他不是只獲得了錢
他可能也獲得了痛苦
所以
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
所以我們不要困在
錢這個東西上
而是要豐盛
要豐盛
我們基於豐盛跟愛就給予
然後甚至去享受
然後你得到的
其中一個環節就會包含錢
這是最圓滿的方式
而不是用那種
其他的方式
你想說
當我做壞事的時候
一定會得到錢
你如果這個信念很堅固
你也可以得到錢
但是你給予痛苦
你回饋
當痛苦回來找你的時候
你得到的錢
但是你也得到了痛苦
就是這樣
所以要豐盛
豐盛的得到
所以說還是要就是
做人正直向善嘛
當然是這樣
也不是說 -不然
正直向善
因為我們給出什麼
就會回饋什麼
誰都不願意有不舒服
或痛苦的回饋給自己
好,下一個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是
拜財神爺有用嗎
可以請求無形的存在
幫助發財嗎
其實有形無形都是自己顯化的
如果你相信拜財神有用
它的確就會有用
你不相信
那的確就沒用
所以一切是自己信念所顯化
就你吃一顆特效藥
你覺得有用
你就會得到健康
就會得到好處
但是你不相信那個有用
你吃了也沒用
所以
一切是自己信念所顯化的
今天你為什麼會
看到一個財神廟
然後
而且你為什麼你會相信他
這一切都是自己顯化的
你顯化出一個
有金錢回饋的劇本
那這個劇本裡面
自然就安排好很多事情
這些事情都是你相信的
包括有財神出現的
你就可能會遇到
突然看到一個財神廟
然後覺得
有財神廟好棒耶
我一定要去拜
那你拜完就覺得
感覺真好
我一定會有錢
然後
後來你又遇到一個
生意的機會
哇 ! 結果有錢
賺到了錢
然後就覺得財神爺好靈
其實這所有的環節
都是當初你投射出
你會獲得金錢的那個念頭
然後顯化出整套的劇本出來
配合你得到這個錢
就是這樣
那是不是也跟
集體意識有關啊
有關
就例如說假設
全世界大部分的人都相信
拜財神爺會有錢的話
那是不是就更容易
也不用
因為有些人是相信
有些人是不相信的
那你只要去相應那個
相信的那個集體意識
就可以了
相應哦
要怎麼相應
就你自己也相信
你就會相應那個
所以你就會落入那的圈子
然後拜財神也是有效的
就是這樣
那會不會有著一群人
相信著
喝下硫酸也不會有事
相信這個很少
因為
集體意識到目前為止
看不到有形成
這樣的一個圈子
但是你自己相信
的確是可以的
那這集就到這裡結束了
拜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ng Ting Chen 的頭像
    Hung Ting Chen

    樹葉子的部落格

    Hung Ting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