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跟很多人一樣,
我一直認為好的時間管理等於更高的效率
為什麼像Elon Musk這樣的人,
他也是一天只有24個小時,
但能做那麼多偉大的事情
我們想當然的認為,
他們一定是時間管理大師
效率超乎尋常
為了追求這種高效率
我們研究各種時間管理技巧跟效率軟體
培養良好的習慣與嚴格自律,
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自己超過99%的人實現成功
但逐漸的我們發現一個悖論,
那就是明明我們已經很努力了,
不斷的提高生產力,
沒有浪費一分鐘的時間
但是距離卓越我們差得還很遠
最近我對ChatGPT十分著迷,
我意識到我對她背後的CEO
Sam Altman瞭解甚少
我想搞清楚他是如何思考的,
探究他成功的秘密
於是我就閱讀了他所有我能找到的文章,
在他的博客中
我發現了一篇他強烈推薦的演講
他說這是他看過的最好的演講之一
對他如何管理時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看完這篇演講之後,
我也有很多那種頓悟的感覺
這是我意識到我們很多人對效率的理解是錯誤的
那在今天視頻里呢,
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從這些閱讀中的一些重要收穫,
以及我個人的一些故事
那堅持看到視頻最後,
我會分享四條
我個人在使用的可執行的方法,
來幫助你超過99%的人
Sam Altman推薦的是
科學家Richard Hamming在1986年做的
一場名為“你和你的研究”的演講
我找到了他1995年再次做這個演講的視頻
在50分鐘的時間里,
Hamming分享了在他工作的貝爾實驗室里,
他觀察到的一個現象
Hamming講了一個故事,
在午餐時間,
他經常會去不同的科學小組的餐桌上進行交流
他每次都會先問
然後過了一兩周,
他會再問
每當問出這個問題,
他就會發現自己在那個餐桌上不受歡迎了
然而有一天,
一位科學家告訴他
幾個月後,他成了部門主管,
後來他成了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Hamming講的這個故事想表達的就是,
如果你想贏得諾貝爾獎
那你需要將時間投入到那些
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問題上
想要在自己的領域有所成就,
你需要先問自己哪些問題是重要的,
然後開始攻克這些問題
Hamming的演講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這讓我對自己的YouTube頻道做了深入的反思
你看,衡量一個視頻成功與否的
最直接的標準就是播放量
那如果我想讓我的視頻播放上百萬,
我就應該去製作那種能夠播放上百萬的視頻
這就意味著我的選題應該擁有更廣泛的觀眾基礎
但是很顯然,
我過去並沒有這樣做
今年我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
從前期調研到歐洲旅行拍攝,
再到後期製作
我推出了一個金融歷史系列影片
總共計劃了四集,
現在製作播放兩集
雖然看過這個系列的觀眾都十分喜歡,
但是影片播放量少得可憐
Hamming的演講讓我意識到,
如果這個系列不能帶來播放量
我為什麼要在這個小眾話題上
繼續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呢?
因此,我決定暫停該系列後續的製作,
轉而專注於更有潛力,
觀眾基礎更廣的內容
我知道有些人會對此感到失望,
認為我太過於功利了
或者去埋怨YouTube演算法的不公
但是我作為一名創作者,
一個我必須要接受的現實是
想要在YouTube這個平臺上生存和成功
我就必須得按照它的規則來製作內容
去找那些既是我熱愛又能夠吸引大量觀眾的內容,
才是我真正應該關注的地方
所以,所謂的高效率
並不是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
而時間管理真正的奧秘
在於專注於做那些重要的
那些只讓我們花10%的時間
就能獲得90%回報的那些事情上
就在我準備這個視頻的時候,
Elon Musk宣佈成立了新的人工智慧公司XAI
有趣的是,這個公司的第一條推文就是
"What are the most fundamental unanswered questions?"
這絕對不是一個巧合,
Elon Musk這樣的人之所以成功
並不是因為他在固定的時間里做的事情比別人多
而是因為他問了正確的問題
他們在決定花費自己時間的時候,
總是會問哪些事情才是真正重要的
Sam Altman指出,許多創業公司之所以失敗
是因為創始人獲得初始成功后
將時間浪費到了不重要的虛假工作上
你比如接受更多的採訪,
參加更多的高層社交,
尋找更好的辦公室等等
創業公司如此,
我們個人其實也是這樣
很多人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努力
就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
你比如說剛有一個idea就想買什麼樣的功能變數名稱
網站應該如何設計,
而不是快速的去製作產品
然後我們花時間研究什麼設備最好最專業
怎樣的辦公配置和環境最能提高效率
下一步我們就參加各種
線上線下的研討會、社交
來獲取那種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影響力和人脈
最後我們不斷的去尋找
最完美的效率工具和體系,過度策劃
我們增加的生產力可能是更多的虛假工作
而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反而被這些噪音所掩蓋
而Sam Altman的任務管理工具就是紙和筆
Elon Musk大概率也不會是哪個效率軟體的專家
我這裡當然不是說追求效率不對
我是說
當我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的時候
追求效率反而成為了一種拖延症
OK,那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超越大部分人呢?
我總結了四個我正在用的方法
首先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深思你的大目標
這些事情對你最重要最有超額回報
因為只有大目標才能帶來大結果
我們很多人不給自己時間去思考什麼事情最重要
更不敢去think big
當你開始花時間思考怎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賺取人生的第一個百萬
開發一個改變世界的APP
成為公司的高管
創建自己的公司
或者實現財務自由的時候
你的行動便會潛移默化地朝著這些目標前進
想要超過99%的人
你需要用100%的時間去做
99%的人不去思考不去做的那些事
接下來我們需要簡化任務清單
這裡我們可以學習Sam Altman
它只有兩個任務清單
一個用來記錄那些重大的年度目標
另一個是每日任務清單
那每天包含最多三個重要任務
和不超過30個的次要任務
那我們關注的應該是完成那三個主要的任務
一旦完成了它們
那麼這一天就可以算是勝利的
但那些次要的任務我們就沒有必要過於糾結
這個任務清單形式看似簡單
但它其實是一種思維定勢的轉變
有著巨大力量
現在我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要問自己
什麼對我最重要
而在我決定要花時間做某件事情的時候
我也會問自己
我在解決的問題重要嗎
如果不重要
我為什麼要花時間在上面
為什麼一定要現在做
我發現當我誠實地面對自己
習慣性地問自己這些問題的時候
我會選擇性的去推遲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規避虛假工作
立即去做重要的事情
我驚奇地發現這對克服拖延症很有説明
第三
有意識降低認知負荷
那心理學中有一個認知負荷的概念
簡單來說
我們可以將大腦資源劃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長期記憶
就像是一個無限大的電腦硬碟
那另一部分就是我們的認知負荷
這個好比電腦的運行記憶體
這部分是有限的
大腦每天能夠處理的新信息的數量是有限的
我們做的每一個決定進行的每一次思考
都會增加這個認知負荷
即便是決定穿哪件衣服這樣微不足道的事情
也會消耗我們的認知資源
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簡化日常決策
來減輕認知負荷
比如養成規律的作息
提前制定每日的飲食計劃等等
給生活做減法
這是為什麼Mark Zuckerberg決定
每天都穿同樣衣服的原因
同樣我們也要忽視那些無關緊要的噪音
無意義的那種新聞報導
毫無營養的八卦資訊
放棄無成果的爭論跟無意義的社交
不要去擔心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等等
第四 和時間做田忌賽馬的遊戲
把我們大腦最充足的時間自私的保留給
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
關於這一點我在五點起床這期視頻有詳細的講解
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實際上這個視頻是那期視頻的理論基礎的補充
這兩個視頻加在一起
就是我的時間管理核心理念
我所有的效率軟體和技巧
都建立在這些理念之上
OK 以上就是本期視頻的全部內容了
我希望它能夠幫你
來獲得一個重要的思維轉變
感謝你的收看
我們下次再見 拜拜

 

如何超過99%的人: 時間管理的奧秘 - YouTub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ng Ting Chen 的頭像
    Hung Ting Chen

    樹葉子的部落格

    Hung Ting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